過動兒中斷治療人生轉錯彎 名醫:掌握10歲前黃金期提升大腦整合力 (2021-09-30)

過動兒未持續治療,人生境遇大不同!小奕(化名)讀國小時治療1年多,因搬家就未再回診,結果國中就中輟,某次鬥毆被磚頭砸成植物人;反觀阿皓(化名),從國小起長期服藥,寒暑假都沒中斷,加上出國唸高中,國外教育方式活潑,著重做報告、小組討論、社團參與等對過動兒較有利活動,自信心大增,上大學還成了風雲人物。

「10歲前是過動症黃金治療期」,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科主任葉啟斌說,及早和持續治療很重要,若從7~8歲開始吃藥和加強行為訓練,有機會經2~3年後逐漸減少藥物;若十幾歲才開始用藥,就得花3~5年以上時間調整習慣,且青少年未必聽家長的話,治療就愈困難,很多過動兒到高中常在中輟邊緣拔河,甚至成為幫派拉攏對象。

青少年情緒障礙、出手傷人可能是過動症的共病!

葉啟斌指出,社會新聞屢見青少年暴怒、躁鬱,與父母對立甚至做出傷人行為,其中不少人兒時就有過動症狀,父母未能及早辨認、請專家評估介入治療,長大後才衍生更多問題。

先前因疫情全面停課又碰上暑假,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都在家,希望暫停服藥,但葉啟斌說,家長常誤解服藥是為了讓孩子成績變好,所以上學才吃藥,周末或寒暑假就停藥,使得平日好不容易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且適應副作用遭到破壞。

過動症治療不是為學業成績

葉啟斌強調,過動症治療不是為了學業成績,最重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、情緒穩定度、人際關係及大腦整合能力;過動兒並非智力不足,而是大腦成熟時間比正常人晚,透過藥物和非藥物治療,讓大腦整合能力日趨成熟,專注力和耐心增加,學習效率也會提高,且更能專心聽同學講話,所以人際關係也會改善,加上師長和自我肯定,更能讓孩子持續走在正軌。

此外,葉啟斌指出,是否吃藥治療通常會花1至2個月時間評估,這會根據家長、老師和醫師觀察的資料,並綜合判斷症狀嚴重度、症狀對孩子的影響,以及師長應對症狀的能力等,尤其後兩者是關鍵,假如中重度過動兒遇上超厲害的老師,或老師只照顧一位學生,加上父母願意花時間教養,孩子不一定得吃藥。

許多家長對於讓孩子吃藥感到罪惡,每逢寒暑假總會詢問能否停藥,葉啟斌說明,考量父母的心理,折衷建議至少開學前2周幫孩子收心,包括減少玩3C產品、恢復早睡早起且重新服藥,因為藥物產生慣性需要時間,不過最好還是避免孩子在長假玩太瘋,否則想重新乖乖坐在教室聽課會很困難,若教學又不是很有趣,專注度恐更受影響。

原文取自:蘋果新聞網/林芳如
(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life/20210930/7XWCNS7AAREPXNYEIS6ZB47Q5E/)


馬上按讚 加入Kimogi粉絲團


上一則:警戒降至2級回公司上班心情焦躁 人際相處多些同理心

下一則:精神暴力病患成社區隱憂 衛福部、精神科醫師:長效針劑應有幫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