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憂鬱症患者,能力很強,絕不喊苦,面對關心的唯一答案是「我很好!」該怎麼讓他身心崩潰前接受專業協助?現在有AI腦波儀,90秒就能讓人親眼看見自己憂鬱的大腦,這5種個性的人最需要。
衛生福利部調查發現,台灣15歲以上民眾8.9%有中度以上憂鬱症,衍生沉重的社會負擔,以近年總人口估計,大約是接近150萬人,但健保資料顯示,因憂鬱症就醫者僅40萬人。
明明憂鬱症卻不尋求醫療協助,可能原因很多,其中一個最勸不動的類型,就是缺乏病識感,臨床醫師估計,台灣至少有大約15~30萬人是如此。
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、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表示,有些人來看醫生是因為失眠、疲憊,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憂鬱,其實憂鬱症才是造成他諸多困擾的根本原因。這種缺乏病識感的病人,大約佔憂鬱症患者的1~2成。
根據臨床觀察,缺乏病識感的人個性上有5個共通點:
1.看待事物比較自我中心。
2.社會地位或職位較具權威性,不允許自己犯錯或示弱。
3.個性較固執。
4.個性較壓抑。
5.環境因素讓他習慣自立自強,堅持不需要幫忙。
葉啟斌分析,另有2~3成憂鬱症患者已經陷入反芻性的負面思考,進入自我封閉狀態,無法面對現實,但通常症狀已經嚴重到旁人一看就知道。缺乏病識感的人不一樣,醫師需要更多「客觀」證據的輔助,比較容易說服病人信任診斷,進而願意接受治療。
宏智生醫科技共同創辦人、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劉益宏從近500人共1萬多筆腦波資料,找出能夠區辨憂鬱大腦和正常大腦的關鍵腦波特徵,並以此打造「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」,讓憂鬱的大腦能被看見。
去年10月至今,「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」已經陸續取得台灣和美國的上市許可證,是用於輔助判讀憂鬱症的軟體醫療器材。目前台灣已有多家醫院及診所引進,作為健康檢查或身心科門診檢查的自費項目,金額由各縣市衛生局核定,每次檢測費用要數千元不等。要由經過原廠及精神生理醫學會認證的人員來操作儀器,檢測結果經醫師搭配其他評估,綜合起來,才能做出診斷。
葉啟斌表示,「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」目前需要自費檢查,可搭配商業醫療保險給付。國際上有不少腦波儀廠商,除了憂鬱症,也正積極探索過動症、失智症的生物標記。
原文取自:康健/邱宜君
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9482
|
上一則:黃嘉千自曝受家暴患PTSD 醫揭三大特徵:雙管齊下助創傷修復
下一則:水原一平嗜賭釀禍 醫:成癮戒除需社會系統支持